江苏扬中:税惠落细落实 助企拓新蝶变
2024-12-22 半岛官网入口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近年来,扬中市税务局围绕产业强市“一号战略”,聚焦高端制造业持续发力,优化服务,问需解难,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产业创新实力,用科学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切削刀具被誉为机床的“牙齿”,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工艺水平提升的关键。位于江苏扬中的某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高效精密切削刀具的高新技术企业,成功拥有了国内高端金刚石工具加工的话语权。
据该公司董事长唐圣龙介绍,公司生产的刀具可以将刃口的精度降到3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40,这是该公司的销售保证和口碑所在。练成这样的“独门绝技”、在超硬刀具领域稳步前进,“税力量”的助力功不可没。
成立30多年来,从创业之初的小作坊,到如今的行业领先,该公司始终将设备、技术、产品的同频蝶变作为不变的追求。公司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加大技术投入,增加人才和设备的引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每年研发投入都接近10%,获得专利信息122项。
“搞研发不可能一帆风顺,刚开始眼看着资金砸进去却没收益,心里很没底。慢慢研发见成效了,销售上来了,税收优惠真金白银到账上,我们就越干越有信心。对企业来说,资金是‘助推器’,更是‘加速器’。”公司去年来实现销售近亿元,享受各类税费优惠1397.93万元,其中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就接近700万元。
目前,公司已拥有各类刀具近5000种,被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海通用、长春一汽等国内数十家发动机生产企业经常使用,高端产品性价比远超国外品牌。现在,该公司每天生产的刀具产品量稳定在1000把左右。
为有效支持高端制造企业创新发展,扬中市税务局主动靠前服务“不间断”,分层分组积极开展调研、走访活动,精准投放“政策补给包”,宣传辅导各类涉企服务举措、税收优惠政策,帮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创新便民服务“有温度”,以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为导向,深化“定制式”涉税服务,快速响应、积极解决办税缴费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小风险,把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切实减轻负担,助推发展。
10月末,江苏某机械有限公司的汽车零部件新厂房正式启用,新购置的高精度加工中心、数控智能设备陆续进场,进入试生产。在成立的第十年勇闯“新”赛道,这对专业生产精密轴承及轴承套圈的该公司来说,是精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步。
轴承虽小,却被称为是高端装备的“芯片”。成立早期,该公司单一从事轴承生产。在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公司的发展可圈可点。近年来,为顺应新质生产力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该公司开始切入“新”赛道。
“新”赛道既是领域拓“新”,也是科研创“新”。该公司CEO耿晨翔表示,“转型发展并不是特别容易,税收政策、税收优惠为咱们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充足信心。”去年公司实现销售1.36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640余万元,今年公司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发展也是稳中有升,前三季度,申报工业销售已突破1.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2.6%,正朝着2.2亿元全年销售目标全力冲刺。
这两年,公司进一步加速了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步伐,大手笔增加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投入。此次落成的新厂房,就是公司年初投入2.5亿元,在已有轴承事业部和热处理事业部基础上打造的一个汽车零部件高精创新车间,主攻智能转向系统等方面,预计可形成年产汽车零部件1000万套产能,实现销售4.5亿元,或将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创新发展,税惠同行。下一步,扬中税务部门将持续拓宽政策宣传广度和力度、加强服务的深度和精度,以政策之“惠”、服务之“暖”、环境之“优”,助力企业竞逐“高精尖”,为高水平发展添翼助力。(杨瑞文)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对外发布。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实施人员和应用载荷出舱活动,并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
12月12日,《科学》发布编辑团队评选的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包括长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针剂等10项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通过硫同位素分析,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同时还对欧洲文物、古建筑和雕像表层黑色硫酸盐壳的形成作出了新解释。
11月15日晚11时13分,随着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我国首次将果蝇送上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
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