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华远IPO:上市在即三大质疑压身低学历研发人员拷问创业板定位
2025-04-17 半岛官网
3月6日,在拿到批文整整两个月后,浙江华远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华远)发布了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真正开始启动发行,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历时近三年的上市路终于要修成正果,有望于3月底之前登录资本市场。
一路走来,早在2022年4月15日就向深交所提交了创业板IPO上市申请的浙江华远,历时了34个月零19天的时间终于走到发行阶段,实属不易。
作为一家主要是做汽车系统连接件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成立于2002年1月16日的浙江华远产品包括汽车用紧固件及锁具两大类,主要销售给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并随后由一级供应商销售给汽车整车厂商。
浙江华远此番创业板IPO,最早可追溯至2020年,彼时,浙江华远与海通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并在浙江证监局备案。
在经过海通证券一年多上市辅导后,浙江华远上市申请正式于2022年4月15日获得了受理。
浙江华远在启动发行即将登录长期资金市场的同时,其留给外界的疑惑也不少,值得人进一步深思。
而无论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即将超过50%的渗透率下怎么样保持业绩增长的质疑,还是高额分红背后套现动机为何的猜测,亦或是低学历研发人员占比过大进而对其创新性的质疑,在上市前这三大质疑压身,本着长期资金市场信息公开披露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的要求,浙江华远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以消除市场疑惑。
外界首当其冲的关注是,在2024年燃油车市场进一步萎缩的背景下,其业绩是怎么样才能做到逆势大涨的,这种高成长的增长态势还能持续多久的疑惑。
在招股意向书中,浙江华远披露了最新业绩情况,2024年,其实现营业收入6.82亿元,同比增长了23.20%,创下了自2022年以来增速最高值;当期实现扣非净利润1.08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了33.57%远高于2023年增速的14.62%。
按照上述数据计算, 2022年至2024年的最近三年间,浙江华远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17.80%远高于2021年至2023年三年间的10.40%,但同期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3.74%已是低于2021年至2023年三年间的26.17%,未来盈利能力的持续性令人担忧。
浙江华远还预计2025年1-3月营业收入同比变动区间16.28%至32.69%;预计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变动58.32%至79.07%,预计扣非净利润变动区间20.99%至41.58%。
上述盈利增长数据看似靓丽,但难以掩饰的是预计净利润增幅远高于预计扣非净利润增幅背后依靠政府救助的尴尬,净利润成色不足,虚火明显。
而浙江华远在汽车座椅领域的产品收入报告期内一直维持在七成以上,2024年上半年更是创造了近年新高的76.89%,其主要客户国内市场占有率合计达到75%以上,这也使得其在汽车座椅领域新客户开拓空间相对有限。
虽然浙江华远自述主要业绩增长来源于已有客户的持续深挖和新领域的持续开拓,但慧炬财经注意到,浙江华远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占比相比来说较低,2024年1-6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营销售卖收入仅为9,388.11万元,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33.36%,也就是说刚刚三成出头。
而据乘联会近期发布报告的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47.6%,同比增长12%,其中下半年连续5个月渗透率均超过50%,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2025年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有望达到57%。
不仅如此,众多机构对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预测数值大多数都在50%及以上,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2025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有望首次超过燃油车。
形成反差的是,2024年中国传统燃油车销量1155.8万辆,比上年减少248.5万辆,销量同比下降17.4%,中国市场燃油车市场占有率持续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
更引人注意的是,浙江华远基本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均相比来说较低。根据测算,2023年度公司紧固件销量约9.26亿件,在全国乘用车紧固件市场中占有率约为0.71%;座椅锁销量1,168.48万件,在全国乘用车座椅锁市场中占有率约为7.45%。
虽然浙江华远新产品电动锁栓在部分新能源车型上开始投产,但新能源收入占比仅为三成出头,其上市后又将如何维系业绩增长的持续性,这也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毕竟一旦刚上市,业绩若出现变脸,广大中小投资者是难以接受的。
浙江华远也曾信誓旦旦表示,公司于2022年11月成功通过宁德时代供应商认证,取得宁德时代供应商代码,成功进入宁德时代供应链体系,为其供应电池包紧固件产品,宁德时代的成功拓展标志着其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领域的客户开拓取得重大成果,将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重要助力,但自顾自说背后,还是需要其通过财务数据来证明其所言非虚。
虽然浙江华远即将成功上市,但其在IPO申报前卖厂变现又大手笔分红1.38亿元,此番上市又要用募资3亿元中的1.19亿元建厂,这一番操作的动机不得不让人产生疑虑。
招股意向书显示,浙江华远此次IPO计划发行不超过9,037.50万股以募集3亿资金投向年产28500吨汽车特异型高强度紧固件项目
慧炬财经注意到,年产28500吨汽车特异型高强度紧固件项目位于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B-21-2地块(龙湾区星海街道金海二道636号),其中1.19亿元用于厂房及其他辅助建筑的建设。
惹眼的是,浙江华远在IPO前,2021年6月24日将原子公司温州华远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了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2.01亿元。
招股书披露,温州华远成立于2017年6月,其自成立以来主营业务为土地及厂房的租赁业务,处置温州华远的股权前,温州华远拥有的主要资产为土地使用权及厂房。
这就不禁引人质疑为何不用出售温州华远的2.01亿元建造新厂房,却要大手笔向长期资金市场募资呢?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出售温州华远股权次月的2021年7月16日,浙江华远召开了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向公司控制股权的人温州晨曦分配股利1.38亿元,另外的股东均同意放弃本次分红权力,而浙江华远的实际控制人姜肖斐、尤成武合计持有温州晨曦94%的权益。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浙江华远实控人在出售子公司温州华远股权卖地卖厂房后又大手笔分红套现,随之再通过IPO募资3亿元其中1.19亿元用于新建厂房,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必须得说财技是相当了得,但难以回避的是对其上市圈钱的质疑。
实际上,浙江华远并不是十分缺钱,招股书显示,浙江华远资产负债率(合并)并不高仅为30%出头,2021年至2024年6月末分别为29.49%、32.94%、34.78%、30.31%。
不仅如此, 2023年、2024年6月末,浙江华远货币资金分别为3.2亿元、3.22亿元,并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三年半为正值,呈现一路上涨的趋势,2023年最高为9895.09万元,2024年6月末也是达到了4862.08万元,另外其短期借款2024年上半年仅为7,254.33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也只有968.81万元。
那么,浙江华远此次上市拟募资3亿元,是否有过度融资之嫌呢?毕竟缺钱就不会大手笔分红1.88亿元,并且账上资金还超过了3亿元。
事实上,对那些在报告期内进行了现金分红的IPO企业,监管层有必要审核其是否过度募资,毕竟IPO企业此前进行了现金分红,一般都是不差钱的表现,那么既然不差钱,自然没必要大手笔向长期资金市场募资。
犹记得在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中就明白准确地提出,要督促拟上市企业树立正确上市观,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
此外,作为具有充分竞争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尽管浙江华远已经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于增强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性,但其有没有持续创新的能力也令人怀疑。
诚然,业绩的高增长给浙江华远此次IPO带来了最大助力,但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不仅要兼顾业绩规模,更要考察的是创新、创造和创意性。
虽然在招股书中,浙江华远自述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公差补偿器,破解了市面上多数公差补偿器难以稳定输出旋出力矩、难以精准控制旋出量导致被连接钣金件变形的难题,展示了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
但主要产品应用于汽车座椅领域的浙江华远,无论是在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还是技术先进性上,都难属国内头部,而其在此次IPO报告期内占比较大的低学历研发人员,也在拷问着浙江华远与创业板定位的符合度。
在招股意向书中,浙江华远如此描述研发投入的重要性称,上游零部件厂商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缩短产品研究开发周期,才能满足下游整车厂商开发新车型、新产品的需求。如果未来公司不能准确和及时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升技术实力,及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公司将面临技术升级带来的经营风险。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浙江华远研发费用分别为2304.07万元、2483.12万元、2496.62万元、1,341.70 万元,占营收占比分别是5.07%、5.05%、4.51%、4.68%,占比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浙江华远研发费用仅同比增长了0.54%,这也代表着其2021年至2023年这三年间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仅为4.09%。
众所周知,研发投入是创新型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保证,研发投入占比与技术先进性基本上成正比,浙江华远这种整体上下滑的研发投入占比显然是很难证明其是具有技术先进性的。
不仅研发投入占比不高,在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上,浙江华远早前也是饱受外界诟病。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浙江华远共有研发人员110人,但其中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只有1人,占研发人员总数仅0.91%,本科学历者只有33人,占比仅30%,其余皆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占研发人员总数的69.09%。
研发人员过低的学历组成,在浙江华远所处的具有充分竞争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又怎么样保持不弱于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及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呢?
而无论是不高的研发投入,还是研发人员学历偏低,这都是对浙江华远IPO是不是满足创业板创新性企业的拷问,都可能被其浮在表面的高增长业绩所掩盖。
虽然浙江华远即将上市,在欢庆长期资金市场盛宴的同时,也有因自身诸多问题交织而成的种种风险挑战,市场在予以更多包容和理解的同时,浙江华远能否一如既往保持业绩增长,用实际行动回馈广大投资者的支持,慧炬财经将持续关注!